□ 姚亞秋
去年10月趁老公周末閑暇之余,和他一塊去了西安碑林博物館。西安碑林博物館,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15號,是一座以收藏、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、墓志及石刻造像為主的地方專題性博物館。
現有館藏文物11000余件,其中國寶級文物134件,一級文物535件。著名的“昭陵六駿”就有四駿藏于本館。西安碑林博物館由孔廟、碑林、石刻藝術室和石刻藝術館組成。西安碑林博物館重要藏品包括漢《曹全碑》、顏真卿《多寶塔碑》《集王圣教序碑》、唐太宗昭陵六駿石刻等。
唐貞觀十年(公元636年)立于唐太宗昭陵內的6塊大型浮雕石刻,刻有六匹隨唐太宗征戰沙場的戰馬,此石刻相傳為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所作,手法高超,線條流暢,是享譽世界的石雕藝術珍品。可惜的是,昭陵六駿中有兩石刻在1914年被盜,隨后流失海外,現藏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。其余四塊在盜運時被截獲,輾轉流傳,最終得以進入西安碑林博物館。
西安碑林博物館是書法愛好者的福地,在這里可以看到石碑上刻著的許多名人筆墨真跡。其中《石臺孝經》是坐落在碑林的中軸線上最核心位置的碑刻,像是定海神針一樣穩穩矗立在碑林的中心。首先,它由唐玄宗李隆基作序、注解并親自書丹,太子李亨篆額,以隸書所篆,書法豐腴;其次,唐玄宗書丹《石臺孝經》的745年也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,這一年初,大唐和回鶻聯手滅了突厥,而也是在這一年,楊玉環被封為楊貴妃,玄宗的盛唐似乎至此也達到恢宏鼎盛的高峰,傾注于書法中,《石臺孝經》也呈現出腴麗與華美。
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一展室的《開成石經》刊刻于大和七年(833年)至開成二年(837年),原石立于唐長安城務本坊的國子監內,宋時移至府學北墉,即現址。據現有碑刻史料所載,《開成石經》自北宋崇寧二年(1103)搬遷至現址后的915年中,歷代對其的保護從未中斷。金元時期,對碑林、府學與文廟的整修共有12次,其中針對碑林的整修有3次。在記事碑刻中雖未明確提及對《開成石經》所做的維護,但石經作為碑林的主體,理應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繕。明代,針對碑林所進行的3次整修,依然是沿襲金元時期低水平、低層次的維護,基本沒有防震保護的有效措施。而真正從防震保護入手,提出周全可行的方案,對《開成石經》保護產生深遠影響的,是1936年由梁思成等學者集體提出的“鋼筋混凝土加梁柱”的保護方案,這也是目前碑林博物館對《開成石經》一直沿用的防震加固方案。
《開成石經》共有刻石114塊,每石兩面刻,計228面,650252字,內容包括《周易》《尚書》《詩經》《周禮》《儀禮》《禮記》《春秋左氏傳》等12部儒家經典及《五經文字》《九經字樣》2部儒經字樣典籍,加上乾隆年間補刻的《孟子》,共計13經。《開成石經》是中華文化的原典,是中國歷史上七次刻經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部,被譽為“古本之終,今本之祖”。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特別嗜愛碑銘金石,所見古刻名碑,竭力保護,經常尋訪歷史遺跡,搜集文物精研碑石,重視文物古跡的保護與利用,這無不反映出于右任的文物情結。在于右任苦心搜尋的碑石中,有七對夫妻成雙的墓志,于右任為它們取名“鴛鴦七志齋”,并以此為齋號。這些藏石中最珍貴的是《熹平石經》。1931年,于右任先生專程為《熹平石經·周易》去洛陽,古董商要價4000大洋,而于右任傾盡所有只湊出2000銀元。經過與古董商的軟磨硬泡,剩下2000大洋在1933年時才補交完畢。1935年,于右任先生將這件《熹平石經·周易》無償捐給了碑林。由于于右任先生的多方尋找及無償捐助,才使今天我們有幸看到完整的《開成石經》。
西安碑林博物館珍藏的《多寶塔碑》,是顏真卿中青年時期代表作,書風尚在初步定型成熟階段,其結構平穩嚴謹、棱角分明,精密腴勁。字口方棱,筆劃轉鋒清晰,起筆落筆明朗。用筆點畫圓整,雄秀并厚,飄逸中透渾厚,與晚期的雄渾一脈相承。《顏勤禮碑》,此碑刻于唐大歷十四年(779年),宋趙明誠著《金石錄》后便不知所終,直至1922年10月才重見天日。由于常埋地下,未經加工修剔,所以最為接近顏書筆法。初拓本流傳甚少。《曹全碑》,撰書者不詳,東漢中平二年(185年)。《曹全碑》在漢碑中極負盛名,不僅因為刻石時間久遠,保存完整,更因為其獨樹一幟的筆法風格。碑文秀麗典雅,簡靜雅和,清麗婉暢,章法整肅寧靜,縱橫行列,井然有序,用筆剛柔并濟,藏多于露,圓多于方。與《禮器碑》前后輝映,乃漢石中之至寶。
西安碑林博物館珍藏石刻最為著名的《集王圣教序碑》,刻于唐咸亨三年(672年),唐代僧人玄奘自西域取回佛經翻譯完成后,請求皇帝為所譯經文作序。《圣教序》內容即唐太宗所作序文,太子李治作的記和玄奘寫的謝表和心經。玄奘的弟子懷仁和尚從宮中所藏王羲之墨跡中集字,歷時24年刻成《集王圣教序碑》。傳說由于內府墨跡字數有限,朝廷曾懸賞“一字千金”從民間重金征集所缺之字,故此碑又被稱為“千金碑”。此碑摹刻精美,纖微克肖,書法“貴越群品,古今莫之”,成為后世學書者臨習王體行書的楷模。老公是個書法愛好者,正在臨帖《圣教序》,他聽講解員講解后,久久不愿離去,反復欣賞,不停在他心中研習揣摩。他說通過石碑才能更直觀地欣賞到書法作品的點畫線條、字體結構、章法布局,領會到其中的意趣、神采、韻律、風姿和格調。除此外還有趙孟頫、康熙、林則徐、于右任等名人的書法作品。
西安碑林讓人徜徉在書法藝術的殿堂,感受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和發展史,是書法愛好者的福地。